10月15—18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博物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名人故居(纪念馆)提升文化传播与社会价值专题培训班在上海市宣传文化人才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委会主任委员、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黎洪伟在开班仪式上致辞。陈云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范伟成出席结业仪式。来自全国48家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6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同工作紧密结合,紧扣当下名人故居(纪念馆)文化传播与社会价值主题,课程设置涵盖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现场教学等,课程充实、形式多样、师资强大,研与学相结合,实与践相促进,旨在学术研究、专业引导、人才培养、交流协作等方面形成特色品牌,赋能名人故居(纪念馆)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以《展览创新与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针对中国博物馆发展现状,提出创新策展智慧与形式艺术,蔡馆长以“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系列主题展览为例,分享其从平面网页的“云展览”,到物理空间的“实体展览”,再到三维虚拟空间的“虚拟微策展”和沉浸式数字展览的阶段变化,以实现文物价值与展览品牌的流动与生长。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博导郑奕作题为《和记平台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研究》的专题讲座,用事实和数据向学员解读《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蓝皮书(2023年)》,通过每万人口拥有的博物馆出入境展览数量、博物馆内人均消费占全市人均文娱消费的比率、博物馆IP授权收入占全市博物馆自营收入的比率等核心评价体系指标与八大研究结论,为探索名人故居(纪念馆)发展方向提供科学合理有效依据。
上海市博物馆东馆重大办主任夏蓓蓓以《问题导向,打怪升级——上海博物馆东馆建设工作心得》作案例分享,从建设前的公众诉求、业务开展诉求、职工诉求,建设中调整建设规模、组织交通流线、满足各方规范以及建设完成后开馆大展的选择、展陈布设和运营方式等方面与学员进行分享交流。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以《博物馆如何焕发可持续生命力》为主题,基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两年的运营管理实践,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提升观展体验,通过展览体系与藏品体系的构建、开放服务的优化、品牌形象的打造四方面讲述新馆如何在短期内建立起自身的品牌价值,并以此为支点激发可持续的生命力。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馆长初丹以《微光成炬——中小型博物馆以社会教育职能发挥促进整体发展的实践探索》为主题,指出博物馆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其拥有之物,而在于其所为之事,通过丰富供给,实现从“扩圈”到“破圈”、突出特色,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拓展线上阵地,打通地域空间壁垒、优化服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规范管理,保障展馆有序发展五个方面分享中小型纪念馆如何抓住发展空间、赢得发展机遇。
培训期间,学员们先后来到陈云纪念馆、上海博物馆东馆参观学习。在陈云纪念馆,通过参观陈云生平业绩展(特展)、陈云故居、评弹艺术馆了解陈云同志生平业绩,学习陈云同志精神风范。在名人家书馆和长春园学员们先后参加了“此致近你·纸短情长”沉浸式情景党课与评弹体验活动,深切感受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魅力。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大家在青铜馆、陶瓷馆、货币馆等常设展览空间与互动体验区学习先进展陈技术,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大家一致表示,本次培训内容丰富、课程设置合理,既直观感受到了优秀纪念馆的成功经验,也拓宽了工作思路,激发了创新热情,希望名人故居专委会继续加强跨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名人故居纪念馆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衷心感谢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管理专业委员会的精心安排与周到服务。本次培训得到博协领导高度重视、课程设置丰富、服务保障周到,让人收获满满。希望类似活动形成惯例,专委会创造更多更好交流机会,各纪念馆之间加强馆际交流合作,为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不懈奋斗,共同推动名人故居(纪念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培训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名人故居(纪念馆)提升文化传播与社会价值这一主题,让我看到了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陈云纪念馆)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方面的担当和贡献,文博界知名专家、馆长们的精彩分享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阵地建设、品牌打造、研究开发、展示运用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培训,学习内容之精彩、课程设置之丰富、老师讲授之专业,无不让我心驰神往、心悦诚服、心有灵犀。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优秀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不仅让我对名人故居和纪念馆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更让我意识到创新才是提升文化传播力的关键。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求新求变,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原标题:《资讯|名人故居(纪念馆)专题培训班,在上海开启文化传播与社会价值提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