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位费要明码标价!“食在广州”茶市类认证标准开启征求意见

  产品展示     |      2024-09-29 02:52

  南都讯 记者廖艳萍 什么样的“一盅两件”,才算地道?什么样的茶市,才能代表广州美食特色?为了把“食在广州”的饮茶文化和美食传播得具体化、形象化,打造出群众识别度高、代表广州茶点文化的广州品牌,推动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7月31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公布《“食在广州”评价认证技术规范(茶市类餐饮服务)(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认证标准分为三个版块,包括市场反馈及消费者综合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社会责任、特色服务、品牌建设。评价认证着重市场反馈及消费者综合评价,分值占比达60%。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社会餐饮类“食在广州”认证,茶市类增加了特色服务分值,当中明确了茶位费等价格明示、茶叶包装标示质量标识、现场加工制作等内容。

  南都记者注意到,“食在广州”品质认证,今年新增茶市类赛道。据悉,目前在餐饮环节的“食在广州”分别是社会餐饮类和茶市类,可以同时申请、同时获评。

  从事社会餐饮的餐饮单位,同时也可以申请茶市类“食在广州”,两者互不冲突,只要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的可同时获评;三是评分标准框架不变。在评分的总框架不变,内容上有所侧重,突出了重点,茶市类餐饮增加了特色服务分值100分,占总分的10%。

  此次认证标准依然很严格。根据文件,“食在广州”茶市类认证全面采用了第三方认证的模式,拟采用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的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以公正、权威、专业的认证模式进行。认证中,着重市场反馈及消费者的综合评价。采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消费者评价大数据及12345、12315政府投诉后台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加权统计,重点体现广大消费者在“食在广州”金字招牌下引领消费中的主导及决定作用。食品安全也是认证的关键一环,认证标准强调以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及PDCA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模式作为支撑。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针对“食在广州”茶市类餐饮服务制定了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实施规则,为认证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明确具体要求,如:认证范围、等级划分和评分标准、评分原则、具体评价内容、认证要求等。

  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指标对于茶市类服务规范拟进一步细化明确,其中,应严格落实明码标价、不得强制消费,如冠以“茶位费”等各项费用,应合理定价,服务内容界定清晰,并在店内、和记app官网菜单、自助点餐APP或小程序等显著位置进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如顾客自带茶叶的,应按茶位费对应档次的茶叶提供给顾客。

  此外,指标中拟明确,各式面点、蛋品、粥品、菜肴等均应现场加工制作,包括即配食品(经过清洗、分切等简单加工,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加工而成的产品)、即烹食品(已完成对主要原料的初加工过程,配以或不配以辅料,进行烹调后可食用的产品)。如使用即食食品(已完成杀菌熟制,能直接入口,开封后可直接食用的产品)、即热食品(经过简单复热即可食用的产品)的,应在店内、菜单、自助点餐APP或小程序上予以明示并标明品名和生产企业名称。

  各有关单位可于8月15日前,将意见反馈至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