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空育种鲜花入驻中国电商平台,首批上线号”球茎,后续将有微型月季、康乃馨等。据报道,这是国内太空育种鲜花首次大规模面市。
4月10日,第一批太空育种鲜花已经开始陆续发货,和记平台即将飞入千家万户。太空育种鲜花和普通花有何不同?哪些地区最“花痴”?收到鲜花后养护需要注意什么?记者对话了“太空育种鲜花”培育的背后团队负责人,新航天星空实验室太空育种中心主任、航天育种高级工程师张传军。
3月20日,太空育种鲜花入驻电商平台,首批上线号”球茎,后续将有微型月季、康乃馨等。据介绍,这批太空育种鲜花在国内电商平台淘宝“新航天星空实验室”上新,这也是国内太空育种鲜花的首次大规模面市。
“太空育种鲜花”是什么?“太空育种鲜花,是指鲜花种子随太空飞船经历太空环境后,再返回地面进行培育选育后,种植出的鲜花。”张传军表示。
之所以选择“太空育种”,是因为自然界的基因变化发生非常缓慢,而太空为基因变异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诱变场所。
张传军介绍,太空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具备不同于地面的环境条件,如弱地磁场、微重力等。此外,在太空中没有任何空气污染、化学污染,是超高洁净的环境。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太空育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选择出新的种质资源,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太空遨游过的鲜花种子,受到宇宙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太空环境作用,返回地面后,再经实验室一系列选育培育工作,种植出的花朵也变得更艳、花期也变得更长、花香更加四溢。”张传军说道。
首批上线的太空育种鲜花,以“延丹1号”球茎为例,该育种鲜花原型是山丹丹,它原本在陕西延安一带种植,适应15℃—30℃之间的温度。如今,经过太空育种的“延丹1号”,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水涝、耐干旱、耐胁迫的特性。它能够适应-40℃到40℃的温度,碰上连月阴雨天也能存活,一个冬天不见水也能开花,而且在酸碱性土壤均可种植。
种子筛选是太空育种的第一步。“太空搭载的机会很宝贵,每一粒种子都是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只有果实饱满、活力好且遗传稳定性高的种子才能‘上天’。”张传军向记者介绍。
“延丹1号”父本花种曾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后经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新品种“延丹1号”。“父本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父亲,指是参与杂交的亲本之一,动植物中是雄性个体或产生雄性生殖细胞的个体,‘延丹1号’父本花种属于细胞杂交品种。”张传军解释道。
张传军表示,太空诱变后的种子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有些变化没有意义,这些种子一般经历3代以上的选育,才能得到具有一定差异、且稳定遗传的种子,而且只有良性基因改变才能被留下,成为“天选之种”。
在漫长的选育过程中,种子还需被送往全国各地多个生态区进行筛选、繁殖、培育,连年优秀者经过专门审定委员会的鉴定,才能最终来到市场。“延丹1号”在进入市场前,先后在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内蒙、新疆等55个地区进行栽培测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太空育种鲜花上架不到2天,首批产品便已售罄。店铺在通知公告中说:“首批预售火爆”“下次启动将第一时间在店铺发布信息。”
“我们搞航天育种系列品类很多,但鲜花是第一次,没设想到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尽管没有预料到“爆火”,张传军表示,还是会尽力将本职工作做好,尽可能在职责范围内不出纰漏,给消费者一个良好的购买体验。
4月10日,第一批售卖的“太空鲜花”已经从延安陆续发出,“延丹1号”球茎是在延安山丹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种植培育。
据统计,此次太空育种鲜花一经售卖,最受浙江用户的喜欢,占此次购买用户30%,其次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浙江杭州的一位消费者,一次性买了60株。”张传军说。
“山丹丹是一种球花,类似乒乓球似的,到手时,有的球茎上有1-2厘米的芽儿。如果芽儿没有破损的情况下,今年种到地里就能够开花,”张传军叮嘱道,若芽儿出现破损情况,今年可能不发芽,明年还能够继续发芽、开花,希望消费者能够按照说明书进行种植,并且对“延丹1号”多一些耐心。
后续售卖的其他鲜花,如微型月季、康乃馨等,使用的是约外径2厘米,管长12厘米的试管内进行特殊培养,消费者收到的也将是试管鲜花,它们的体积更微小,但在试管内,花期可达一到两个月。
据悉,试管鲜花是在北京的实验室中总装培育。其中试管鲜花的营养液、试管瓶、鲜花培养基等,则是委托全国不同的专业厂家制作。最终,统一在北京实验室中进行高温消毒,以及封装工作。
“接下来计划每季度上新一款太空育种鲜花,后续还会有新品种亮相售卖平台,如玫瑰、桃花、樱花、郁金香等。”张传军还表示,希望消费者收到花后,如果有问题及时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反馈,团队将根据反馈,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改进,继续完善可行的技术方案。
从遥远的太空走向实验室,再到消费者手中,“太空育种鲜花”大规模面市,展示了科研与消费市场紧密互动的新可能性。
早在1987年8月,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水稻、辣椒等种子,就开启了我国农作物种子的太空之旅。2006年9月,我国发射了首颗航天育种专业卫星——“实践八号”,这意味着我国的农作物种子第一次拥有了太空专属“座驾”。
从零星通过卫星搭载,到育种专业卫星,再到近年进入空间站育种时代,越来越多品种的种子历经太空遨游、完成“蝶变”。
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我国已进行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60多个,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种上百个,年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此外,太空育种便于大规模种植、成本又低,老百姓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产品,同时带动了物流、仓储、加工等各个行业的发展。
从“太空粮食蔬菜”到“太空育种鲜花”,航天育种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走进日常生活。
“发展和推广太空育种技术,符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太空育种鲜花’的尝试,为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探寻了一条新的通道。”张传军说,此次主动拥抱市场化平台,也是希望能够加快研究成果转化为“新生产力”,从而创造新业态、新生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原标题:《最新“太空育种鲜花”已发货 对话团队负责人:“天选之花”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