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中国茶产业被贴上了“有品类,无品牌”“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等标签。未来,究竟该如何突围破局?一场具有引领作用的展会或者可以给出答案。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曾提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查,2022年,中国茶园总面积保持在320万公顷;干毛茶总产量突破320万吨,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中国产茶县超过900个,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人,喝茶的消费者更是达到数亿人。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中国茶叶庞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
从海南到福建,到云南,再到河南,山东全国多个省份都能见到茶树的身影。茶行业从业者更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乌龙茶)、黄茶六大茶类。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中国茶产业被贴上了“有品类,无品牌”“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等标签。多年前,业内流传的一句“7万家茶企不及一个立顿”更是深深刺痛了无数茶行业从业者的心。
归根结底,中国茶企虽多,“小、散、乱、杂”却占据了其中的大多数,另外,手工化、非标化、重产不重销、品牌意识淡薄则限制了茶企、茶农扩张的步子。
和白酒在资本市场的火热相对比,近年来,茶叶这个同样消费潜力的产品,难免多了几分“冷清”。
当然不是。香气逾千年,杯小乾坤大。普通百姓会为了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忙碌,文人墨客同样会寄情于茶、为茶“痴狂”。
“茶仙”卢仝一生嗜茶如命,他用“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将饮茶后的愉悦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大文豪苏东坡口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无疑向世人展现了茶艺之美;还有白居易诗句中的“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同样直接了当地说出来了:爱茶不需要理由。
茶叶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还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有一种说法,1000多年前,茶叶和饮茶文化经由遣唐使传入日本;而18世纪时,和瓷器一样风靡欧洲权贵圈的亦有中国茶叶。
对于茶行业从业者而言,2023年既是茶叶市场复苏,充满机遇的一年,也是充满挑战和不确定的一年。
从全球来看,国际局势复杂动荡,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从国内来看,以直播带货等为代表销售模式正经历新一轮的洗牌。未来茶叶行业将走向何方,所有人都在试图寻找答案。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多年的发展和沉淀,郑交会茶叶展可以说是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区行业规模最大的年度行业盛会。在这场盛会中,产生6-8亿元的直接交易额自然不在话下,而茶农因参加展会而被人熟知,并迅速走向品牌扩张道路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在市场迷雾重重的当下,一场具备“风向标”意义展会的如期举办,无疑将给茶行业从业者打上一针“强心剂”,无疑将给上下游企业报团取暖、品牌化建设交流提供平台。
得中原者得天下。依托交通枢纽,市场腹地优势,以及这座城市独有的包容性,郑州已成为“南茶北销”的桥头堡、集散地,成为各大茶企必争之地。
用一场展会打通茶叶产销“肠梗塞”,用一场展会撬动茶产业破局出圈,用一场展会,助力更多茶叶企业茁壮成长。
据了解,本届郑交会茶叶展将强势集合国内500+品牌茶企、数万款名茶精品,深度聚焦茶行业全产业链品类,规划全国名茶区、港澳台/国际区、老茶一条街、紫砂区、茶器美学区、茶文化活动区六大展区,悉数展出六大茶类、新式茶饮、茶服、精品茶器具、紫砂、工艺品等茶产业全域产品。
此次展会在汇聚全国各地知名茶叶品牌和原产地茶农代表的同时,也为从业者把握发展机遇,深耕中原市场提供了契机。
郑州会茶叶展区负责人罗毅就告诉顶端新闻记者,目前超9成的展位已被预定,并且,建阳、政和两地的茶叶企业还将“组团”来参展。还没开展,展会的热度就可见一斑。和记ag